观澜书院
桥头河镇--文明古镇桥头河 2018-05-01 11:18:49 作者:wmgzqth 来源:
观澜书院


  观澜学堂是清朝时的旧学堂,当时由安化乡贤(当时桥头河属安化)两江总督陶澍亲笔题写“观澜书院”,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。抗日战争时期,长沙一师附小迁来后占用了它。观澜学堂的大门正对湄水,上有石刻“观澜学堂”四字,大门内左右是校工住房及总务、储藏室等,进去是一方院,右边是走廊,左边是厕所,中间通道两侧栽有果树。再往里,通过两边是教师宿舍的过道,里面是方形的小操坪,是每天早晚会和聚会的地方。操坪两侧是教室,正前方是教师办公室,其后一圈都是教室。右侧教室外面,土围墙围着运动场,墙外就是农民的水田。整个学校布局完整紧凑,面对青山绿水,不失是一处风水很好的学府。


  据一位从桥头河读书出来的的教授回忆:“一师附小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终身难忘的。当时只有300多学生,每天一早上学,先在小操坪里按班列好纵队,唱朝会歌,歌词大概是:‘同学早,老师早,早上起来读书好,努力读书学问高,将来为国立功劳。’随后,校长或教导主任简短讲话,即各回教室上课。两节课后又到小操坪作课间操,完了再去上课。下午上完两节课后,又在小操坪聚会,唱晚会歌,大意是:‘功课完毕,暂时休息,或打球,或游戏,同学再见,老师再见,明日早晨再相会。’星期一到星期六,几乎天天如此,但每星期六都有各种内容的周会,每学期都有一次较大型的文艺晚会。每学期有一次春游或远足,有一次远足到了我家石旗庄。同学们在石旗庄看到了农夫耕田插秧,看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,还爬山采花摘野果,玩得个个开心。学校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体育比赛活动。”


  抗日战争时期,组织学生上街宣传抗日。一师附小的老师大多是第一师范毕业的,教学规范,敬业踏实,学生尊师勤学,教学质量是头等的,学生毕业后多升入长沙一中、长郡等名牌中学。